竹東鎮二重自然公園

竹東鎮二重自然公園

小時候的自然遊戲/基地記憶

從小時候的自然遊戲記憶,到觀察自己孩兒的遊戲行為,體悟到自然界無形乃至有形的自然元素,才是遊戲價值所在。包括野草的隨風擺動,所發出的葉子與葉子的摩擦聲,隨著風力有時強烈有時細微;野草的香味、無固定造型的細砂可以觸發兒童的無限想像空間。握不住的砂子因重力從指縫流下,也吸引學齡前兒童的目光及好奇。行走於鬆散的自然礫石時,因不同重量所造成的下陷程度與石頭敲打聲,吸引著學齡前兒童好奇地停下觸摸及撿拾,石頭表面吸收陽光的熱度,所形成的不同溫度刺激著兒童的皮膚。


計畫所在區環境及社經背景

基地周邊鄰近住宅區「環宇市」、「環球市」及「二重國小」,為在地居民、兒童及老人最主要的公有休閒空間,公園起初由國揚建設於民國95年設計完工,並自行維護管理3年。左岸公園為原木碎石步道機能,右岸公園為高壓磚停車空間及圓形草皮廣場空間,竹東圳二側陡峭坡面設置原木階梯碎石步道及鋼構跨橋串接左右岸公園,供公眾使用。民國98年移交竹東鎮公所維護管理,公園主要基礎設施經12年使用後皆老舊、損壞及雜草叢生,服務設施不符民眾使用需求,整體使用率低。公園主要為山坡地形,竹東圳下切分割公園為左岸及右岸使用空間,左右岸與竹東圳落差約10-12m,坡面陡峭且自然林相豐富,公園植被經過12年的低人為干擾下生長狀況良好,整體自然度高,左右岸公園的連接主要由光明路126巷路橋旁人行道串接,唯無障礙環境較不友善。

竹東鎮二重里在民國107年2月總人口數約13160人,而緊鄰公園最大使用群「環宇市」及「環球市」住宅區常住人口約4100人,主要為新竹科學園區工作之首購族年輕家庭,65歲以上銀髮族約750人,12歲以下兒童人口約1750人。住宅區公設主要為廉價組合遊具、體健設施、戲水池、健身房、瑜珈教室及圖書兼會議室等私人設施,計畫區周邊公共空間尚有水泥地坪籃球場一座。

議題及挑戰

臺灣社會自民國106年開始陸續推動遊戲場(Playscape)改善,至近年開始倡導自然遊戲場(Nature Playscape)議題。本案考量計畫區自然環境特性,公共環境尚未滿足地區使用人口類型之需求,依據公園空間紋理,在最低限度整建的前提下保有自然環境空間,企圖界定本區左岸為自然遊戲場(Nature Playscape),右岸為自然休憩庭園(Nature Garden),以提升本區公共空間多樣化使用機能,並打造一座與自然環境融合之戶外親子自然遊戲休憩公園,亦是新竹縣第一座自然遊戲場。


設計構想

「以保有自然環境為方向,低度整修,遊戲場不是主體,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

左岸-回歸自然元素的自然遊戲場/Nature Playscape

考量基地周邊「環球市」及「環宇市」住宅區12歲以下兒童人數約1750人,周邊亦無適合遊戲之場所。基地屬於山林溪谷地形,分為左岸及右岸兩個空間,林木環繞。考量兩岸空間型式,左岸結合基地自然元素,山林、野草與風的環境條件,設計上融入二分礫石、白細砂、紫葉狼尾草、小布尼狼尾草、麥門冬等自然遊戲元素,以基地自然元素野草、林木、野溪石為設計概念,打造野草造型繩索設施、林木造型鞦韆(呼應竹東林業產業歷史)、高低樁、挖掘機等遊戲設施,以各種自然素材及仿自然概念,企圖創造回歸自然元素的自然遊戲場(Nature Playscape),提供不同於都市遊戲之體驗。



右岸-自然庭園/Nature Garden

考量二重里成年人口數眾多,平時需要一處靜謐可休憩的使用空間。基地右岸屬於帶狀動線尾端節點空間型式,既有楓香植株高大,具有形塑浪漫空間氛圍之潛力。設計上運用紫葉狼尾草、粉黛亂子草、麥門冬等紫色、粉色及淡紫色草本植栽,結合楓香葉子秋天橘紅色特質,企圖打造一條自然浪漫帶狀庭園;配合坡度地形及排水於既有楓香樹下配置RC休憩座椅,步道採用自然粗曠質感透水混凝土鋪面,增加基地透水、底層保水及避免積水。為吸引使用者進入步道轉角尾端、新設之地景磨石子滑梯設施,於步道面噴塗英文字母A~N、轉角處噴塗跳房子及數字遊戲格子,逐層吸引使用者進入,空間尾端既有圓形草皮廣場利用約莫1/3空間設置高度100公分草坡地景磨石子滑梯,保留2/3空間作為草皮野餐空間,形塑親子遊戲休憩氛圍。






本案以「最低限度整建」並「最大程度保留自然環境」作為核心價值,僅整建約15%的開放空間,保留85%的自然生態環境。透過左岸及右岸開放空間主題形塑及公共設施整建,形塑左岸自然遊戲場及右岸自然休憩庭園,並調整動線提供友善使用空間,建構親子共樂的公共空間自然景觀環境,將公園存在的意義及型態轉型改變,以符合本世代的永續自然公園環境,並提升整體居住環境品質。 

得獎紀錄:榮獲2019年台灣景觀大獎 特殊主題類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