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戰役大坑缺石駁戰爭地景公園景觀設計

乙未戰役大坑缺石駁戰爭地景公園景觀設計

依據基地特性及導覽解說需求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說明

1.綠水廊道及轉角解說休憩廣場

將石門大圳沿線水岸及綠地進行空間活化,結合既有人行步道,與地景生態園區串聯為戰爭地景解說動線,並設置歷史解說牌,解說安平鎮之役日軍砲擊胡家大宅之相對區位關係。

2.大坑缺乙未戰爭地景石駁生態園區

●入口地景設施 : 以戰爭記憶元素鋼板做為入口意象呈現

●石駁戰爭地景廣場 : 融入戰爭記憶元素及基地地質特色為設計元素,以鋼板及客家卵石石駁工法,沿基地既有高程做階梯狀平台廣場

●水圳平台石板橋 : 銜接大坑缺溪所阻隔的兩側水岸腹地,強化公園整體性

●透水混凝土步道廣場 : 融入日軍炮擊胡家大宅與義民軍於刺竹林間穿梭躲藏的歷史記憶,並結合戰爭元素鋼板與桂竹圍塑植栽穴,模擬因炮擊所造成的凹凸陷地景,同時以透水混凝土鋪面達到生態保水的目的。

●眺望休憩平台 : 利用基地既有高程優勢,設置休憩平台遠眺古戰場,搭配歷史解說牌,說明過往安平鎮之役相關戰爭歷史與位置。

●右岸希望之丘展望平台 : 順應基地高程,並清除過密與生長不良植栽,延伸平台空間,除可遠眺農田與埤塘地景外,亦可作為在地劇場展演或社區活動場所。

●北側入口改善 : 以扁鋼護欄取代既有混凝土圍牆,提升整體視覺上的通透感。

●埤塘打水漂童年地景記憶平台 : 結合在地過往童年記憶,提供社區舉辦打水漂活動安全且合適場域。


3.戰爭地景自然遊戲場

在這個以竹林和高差地形為背景的戰爭地景遊戲場設計中,我們將重點放在利用自然環境、提升遊戲的挑戰性和多樣性,創造出一個富有教育意義和互動性的遊戲空間。整合性戰爭地景自然遊戲場設計構想分為以下幾個重點:

(1)場地特色:利用現場高差2米的地形特色,創造不同層次的遊戲區,讓玩家能夠利用地形變化進行隱藏和戰鬥,模擬乙未戰爭中的戰略部署。

(2)竹林設置:在遊戲場內栽種大量竹林,作為隱蔽的掩護區域,玩家可以在其中潛行、躲藏及執行任務,增加遊戲的真實感。竹林中可設置竹林攀爬設施,讓玩家能夠在竹林上方進行觀察和戰略規劃,提升戰術靈活性。

(3)地形設施:

●磨石子滑梯:設置1米寬及2米寬的滑梯,讓玩家可以快速下滑,模擬撤退或快速行動的情境。

●攀岩設施:利用高差打造攀岩牆,增強體能挑戰,並鼓勵玩家利用力量和技巧來克服障礙。

●隧道地景滑梯:設計隧道滑梯以增加掩蔽與出其不意的元素,讓玩家可以迅速進入或撤退,替換攻防的策略。

(4)遊戲互動與功能區:

●凹洞沙坑區:創造一個凹洞沙坑,讓玩家可以在其中挖掘和隱藏,進一步增加生存和掩蔽的樂趣。

●木屋滑梯組:建造一個小木屋,屋內設置滑梯,提供一個安全的避難所,並可作為觀察敵情的據點。

●旋轉設施:設置旋轉遊樂設施,將戰鬥中需要的敏捷性和反應速度融入到遊戲中,讓玩家在遊戲過程中保持活力。

●沙坑挖掘機:提供沙坑挖掘機,讓玩家探索和發掘隱藏的資源,增加玩樂的多樣性並引入競賽元素。

(5)教育與體驗:整個設計不僅提供刺激的遊戲體驗,還讓玩家學習團隊合作和策略思考的重要性,能夠在遊戲中理解歷史背景和戰爭策略。

藉由這些設施的整合,這個以竹林為掩護的戰爭地景遊戲場不僅鼓勵身體活動和冒險精神,還促進了社交互動和戰略思維,為玩家提供了一個動態而富有挑戰性的遊戲環境。這樣的設計將使參與者在遊戲中獲得難忘的體驗,並深刻理解戰爭的策略和環境的重要性。